什麼是雇主品牌?建立成功雇主品牌的 21 個步驟
本篇我們將提到「何謂雇主品牌」與「建立成功雇主品牌的 21 個步驟」,每一個步驟的詳情與案例,後續也會持續更新在我最近釋出的 16 篇雇主品牌電子報,看到這篇的人資 (HR) 雇主,可以先把這 21 點當成 checking list,檢視自身公司目前的雇主品牌喔!
何謂雇主品牌
「雇主品牌」是什麼?總體來說能分成對內與對外。對內目的是提升「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增加留任率,提升工作表現,進而讓員工職涯與公司營收共同成長。對外則是吸引「優秀潛在人才」,提升人才對企業的心佔率與信任,維持行業競爭力,長期能達到「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的效果、降低獲取每一優秀人才的招募成本。
因此我們能總結為以下:
雇主品牌能幫助企業:外部吸引人才,內部提升員工留任率
雇主品牌對於公司的三個好處
雇主品牌對公司長期經營有許多好處,下面列舉三項。
好處一:吸引和保留優秀的人才
好的雇主品牌能吸引和保留優秀的人才。在現今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有一個穩固的雇主品牌,能讓公司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並吸引到最優秀的人才。人才往往更願意與具有良好名聲和吸引力的公司合作。
好處二:提升員工忠誠度,減少員工流失率
雇主品牌可以提高員工的投入和忠誠度。當員工感到自己和所屬的公司,擁有相同價值觀,且公司有良好的聲譽,他們更有可能感到自豪,更有 ownership,以及對外在人脈口碑與自身社群宣傳公司的好。這種忠誠度可以減少員工流失率,節省公司在招募和培訓新員工上的成本。
好處三:提升公司知名度與吸引力,建立正向循環
雇主品牌還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個受歡迎的雇主品牌可以吸引更多的應徵者,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我們從行銷角度看,人類多少都有從眾心理,看到搶手的公司每每開出職缺,都締造許多人投遞的佳績,自然也會想跟著投遞,並且會因為被錄取而感到驕傲。雇主品牌的知名度,甚至可以吸引更多 to B 的客戶和合作夥伴慕名合作,從而促進業務增長。
雇主品牌的對外行銷
我是行銷,而非純 HR 出生,我的工作專業在於如何「建立雇主品牌」吸引人才、「透過網路行銷」最有效益的達到招募成效,雇主品牌電子報與部落格會聚焦在「對外部人才行銷」這方面做分享。
對外的雇主品牌邏輯上可類比成「品牌與消費者」,以往大家是因為「需求」才去購買「某商品」,但現今社會,更多人是因為這個品牌呈現的「品牌理念/風格/優勢」而購買。也可類比為「受眾與自媒體」,以往只有藝人能成為被眾人注意到的角色,但現代網路發達,自媒體遍地開花,人人都能展現自我風格,吸引志同道合的觀眾/讀者。
因此雇主品牌便是「企業與求職者」的關係,求職者不再只是因為要找一份工作去 104 搜尋職缺,而是從日常就對有時常呈現「企業理念/文化/優勢」的公司更有好感。
大公司基本都已投入人力做雇主品牌,因為競業都在做,沒做就先輸一半了,但我認為小公司在激烈的人才廝殺戰中,更該投入雇主品牌,如同上述「自媒體」的邏輯,有許多新創公司是透過網路宣傳雇主品牌,在產業求職者中達到頗高的心佔率!
那麼一個成功雇主品牌,平時會做哪些事呢?我們分成 5 個面向,21 點 checking list,先附表如下,下面我再一一分享。(備註:一樣以外部吸引人才的雇主品牌經營為主喔!)
打造雇主品牌的 5 階段跟 21 個步驟
1. 公司定位
- 步驟 1:企業文化與價值觀 (偏好的人才特質、使命/願景)
- 步驟 2:獨特的員工價值主張 (EVP),與競業公司做出差異
跟談戀愛一樣,必須要有明確的價值觀,才能吸引到價值觀相似的人,公司也需要有明確的文化/定位,才能吸引到特質適合的人,長遠的工作下去。此外,每一間公司只需要選「1-3點」最獨特的優勢,作為對外行銷主打即可。
如果有一間公司同時符合「錢多、事少、離家近、同事主管友善、職涯發展前景佳、work-life balance」,我想多數人應該會覺得疑惑跟可疑。企業不需要因為看到競業擁有自己沒有的優勢,而感到焦慮,因為現代人記憶也不好,其實有幾項特點真的打中他們,這樣就夠了!集中獨特優勢,也容易吸引到特質相符的人選。
例如:新創公司不如外商薪資給的多,但是擁有每周兩日彈性在家工作,對注重自由度的人來說,也許更加重要;某公司職涯發展不見得比競業更有前景,但公司附有托嬰服務與正常工時,讓已婚員工能過上 work-life balance 的職場生活。
備註:後續會有「雇主品牌定位」的相關部落格文章、雇主品牌電子報釋出。
2.目標人才受眾
- 步驟 3:人才需具備的技能/特質/過往專業工作背景/年資、畢業學校/科系 (新鮮人)
- 步驟 4:人才在求職時痛點/工作價值觀
- 步驟 5:人才接觸求職資訊的管道
- 步驟 6:人才於社群關注的內容/興趣
在撰寫職缺需要的人才技能/特質/條件之前,也要先知道求職者「心理想的是什麼」,才能給出真的有共鳴、有吸引力的徵才內容。例如:我們先前的求職者受眾問卷調查,發現正在求職的受眾,若發現某企業提供「履歷、面試技巧」,會有感企業是站在同一陣線,助攻他們的求職之路,因而對有做這件事的雇主品牌有好感,進而求職季考慮投遞該職缺。
因此我們過往客戶有做過「XX產業人資親自撰寫的履歷面試攻略」,設定「追蹤、按讚、留言、轉傳」等領取機制,增加社群擴散,並綁定聊天機器人,讓設定自動觸發,在私訊夾傳送「攻略」與「徵才職缺資訊整理」,讓潛在受眾透過閱讀攻略與相關資訊,更了解我們的企業,職缺直送私訊夾更能提升點擊與投遞轉換。
此外,了解人才受眾平時接觸求職或社群的管道、有興趣的內容,也有助於雇主品牌社群經營的平台選定,與長期要以什麼內容作為溝通。
例如:25 歲以下的 Z 世代多數存在於 IG,並且流行追蹤知識型 IG、 28-34 歲者對於知識型 /雇主品牌 FB、IG 僅為接收資訊 (畢竟社群的資訊太淺了),但心佔率提升,感受到該企業是理想的目標職務,不少人是透過長期收聽 Podcast (此結果並非 100% 符合所有產業情境,僅是大宗數據與我們平台做過的調查結果。)
3.職缺描述
- 步驟 7:強調公司的優勢
- 步驟 8:明確定義偏好的人才/特質
- 步驟 9:詳細的工作內容說明 (最好包含不同工作項目的 % 數佔比)
- 步驟 10:置入與職位相似的同義詞關鍵字
求職者對於 JD 最常有的猶豫或疑問就是:「這份工作內容,實際上究竟做了什麼」,因此如果 JD 撰寫中,詳細描述到這份工作,究竟不同項目大概佔多少 %,求職者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判斷自己適不適合。
JD 中也可以標明公司比起其他競業的優勢,例如:業績獎金優於業界、升遷機制透明,也能吸引到重視這些優勢的人才投遞。
如果身為企業 HR 或雇主的你,認為某份工作非大眾市場搶手的工作類型 (例如:例行性工作居多,較無新專案的進行),這麼詳細的寫出來,會不會反而勸退了某些本來想來投的人?但我的個人想法是:
「準確率」會比「表面數字」更重要
大家招募都是為了得到「適合的人才」,並不是「為了做而做」,去獲得一個好看的投遞數字。有些工作有挑戰性、有些工作天生例行性,而例行工作也有適合的人會想投遞,這樣適才適所,我覺得也挺棒的,至少減少入職後的期望落差又離職增加招募成本。
備註:後續會有「JD 職缺撰寫案例」的相關部落格文章、雇主品牌電子報釋出。
4.行銷管道
- 步驟 11:雇主品牌社群經營 (包含但不限於 FB、IG、LinkedIn、YT)
- 步驟 12:雇主品牌官網建置與SEO
- 步驟 13:社群或 Google 關鍵字廣告
- 步驟 14:徵才(校園)博覽會擺攤
- 步驟 15:線上/線下徵才說明會
- 步驟 16:線上/線下講座、交流會
- 步驟 17:競賽、履歷健檢、企業參訪…等額外雇主品牌活動
如同上面列的雇主品牌 checking list 步驟,以行銷的概念來說,現代的企業已經無法想徵才的時後才突然發職缺,平常就要做好雇主品牌與行銷,時時出現在人才受眾的周圍陰魂不散 (?) 他們要求職的時候才會想到你的企業。
備註:後續會有「雇主品牌對外行銷策略」的相關部落格文章、雇主品牌電子報釋出。
5.量化成效
- 步驟 18:雇主品牌社群觸及人數與受眾輪廓
- 步驟 19:廣告/線下交流會/徵才博覽會的履歷收件成效
- 步驟 20:徵才說明會的報名人次/出席人次(總觸及人數)
- 步驟 21:每一期招募的面試出席率/到職率/留任率/離職率…等等
如同上面第三點講到的,雇主品牌的活動都不是為了做而做,而是要達到一個明確的目標,因此在規劃做每一件事之前,也要列好這個項目的 KPI 量化數據是什麼、事前合理推估目標數字、事後層層記錄每一層轉換數字,建立企業長期資料庫,未來執行相似的活動能有更精確的數值參考,優化每一次的行動。
更多雇主品牌文章
附上我過往撰寫的雇主品牌系列文章與相關內訓記錄 (持續新增)
- 什麼是雇主品牌?建立成功雇主品牌的 21 個步驟
- 如何撰寫徵才文案:掌握八個原則,寫出履歷數翻倍的徵才文案範例
- 給招募人員的五步驟行銷漏斗─提升知名度、心佔率到履歷投遞數
- 校園徵才活動怎麼設計?線上徵才說明會三大好處!
- 【企業內訓課綱介紹】雇主品牌網路行銷
- 【企業內訓課綱介紹】招募流程優化
- 【英業達企業內訓】雇主品牌 IG 社群經營課
- 【英業達企業內訓】雇主品牌問卷設計與徵才策略
- 【傑報 企業內訓】人力派遣與獵才的招募網路行銷課
以上這 5 個面向與 21 項雇主品牌建立步驟 checking list 的內容,在之後的部落格與電子報也都會有相關案例的分享,先附上接下來會釋出的免費電子報 (收錄完整主題) 與部落格文章 (釋出部分)!歡迎人資與雇主訂閱與交流!文末也附上我的雇主品牌企業內訓課程與相關服務。
我的相關平台與服務
我本身的其中一個身分為「雇主品牌企業內訓講師」,目前的合作客戶有上市上櫃大型企業,也曾協助中小企業優化招募成效,使市場上還尚未有大量知名度的草創公司,在短期內職缺接收到 83 份履歷投遞數,100% 的到職率 (三位拿到 offer 的人選皆到職)。我的定位在於我有許多第一線接觸求職者的相關經驗,更了解 Y/Z 世代求職的真實情況與痛點,包含:
- 社群受眾:我們的職涯大小室平台 @careerchat_tw + 我自己的 IG 帳號 @inawang_lifestyle,加起來擁有兩萬多位高濃度職涯領域讀者,年齡層為 25- 35 歲之間。
- 上進青年與青壯年名單 (?):過往的職涯付費課程累積 4000+ 筆受眾信箱名單 (雖然幾千筆名單看似不多,但大家知道的,付名單通常能理解成比較上進跟對待職涯認真的人,個人認為會比擁有數十萬筆免費名單來得有用 XD)。
- 青年求職講師:從 2018 年開始於各大專院校、政府、青年局講求職/行銷領域課程,近兩年於兩間科大擔任就業學程業師。
課程邀約
- Ina Wang 的個人企業內訓─雇主品牌與網路行銷:邀約點這裡 (若需要其他客製化課程與顧問,也歡迎來信討論!)
- 政府/大專院校課程─職涯大小室講師團隊 (職涯/行銷/簡報/溝通):邀約點這裡
- 過往雇主品牌企業內訓參考:英業達雇主品牌IG經營、英業達雇主品牌問卷設計與徵才策略、傑報人資集團網路行銷招募課 (其他待新增)
我們的社群平台
- IG 社群平台:職涯大小室、Ina Wang 個人帳號
- Podcast:20、30世代職涯大小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