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為什麼我們不該做長遠職涯規劃?提升未來發展性最重要的不是「持續學習」而是「人」

上個月收到悅知文化寄來的「不快樂,就不是工作:NO WORK NO FUN」。裡面說到「被誤導的工作十大關鍵字」,打破許多普世觀點認為工作中重要的事情(例如:為什麼不該做長遠的職涯規劃、為什麼工作不該把效率掛在嘴邊),用另一個切角看待這些事情,實在跟我平常很批判性思考的風格太像了!因為超喜歡這本書,還打算使用這本書提到的這十大觀點來一一寫文章分享。

為什麼我們不該做長遠職涯規劃

首先第一章節,就先來跟大家分享本篇標題提到的:「為什麼我們不該做長遠職涯規劃?」

你的準備比不上世界的變化

從現今網際網路的發展,截至目前為止的趨勢潮流,看得出來太早為未來做準備是毫無意義的,現在做的職涯規劃到底能夠適用多久呢?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去年在從我的前公司離職之前,2020年6月參加生涯設計讀書會做的職涯規劃是轉職到有潛力的新創公司做社群/內容行銷副理/經理,還因此列了好幾年的職涯規劃。後來2020年10月中離職,離職後全職做諮詢與講座,後來越發展越龐大。完整時間軸可以看以參考上圖。可以看得出來這跟我原先的正規上班族職涯規劃完完全全不一樣,簡直是超級大轉彎!

即便是這樣,很多公司在徵初階職缺(尤其儲備幹部),都必問:「你未來的三到五年職涯規劃是什麼?」於是大家就一窩蜂開始掰一些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做的規劃,而一些年輕人太過講究職涯規劃,反而不願意做偏離其規劃的工作。且「現在」的自己所做的職涯規劃是以「現在」的自己為基礎。職涯規劃最大的問題就是把自己的可能性侷限在現在的自己身上。

那麼還需要制定職涯規劃嗎

雖然前面很批判性的說:「不該做太長遠的職涯規劃」,但回到是否該做職涯規畫?答案是:「要!」

但我會更建議職涯規畫如果要做,不要只做一次就結束,要一次又一次的重新規劃。每年、每半年、甚至每一季度都應該重新規劃一下。舉我的例子,我今年只做了第一季的規劃,而且每一周都還持續調整。原因是因為原先對於2021年上半年的規劃是持續做「諮詢」、「可複製性講座」,同時在諮詢中再多開發出「生涯諮詢」等更深入且多元的項目以及增加「企業整合行銷方案」工作規劃。結果一月年初風雲變色,忽然多接到了兩個線上課程平台的機會,2021年第一季規劃就硬生生的在原規劃中再塞入了兩個線上課程產出,這也是為什麼這個月開始工作量這麼多、限時動態看起來永遠很忙。

提升未來發展性最重要的不是「持續學習」而是「人」

不要忘了學習本來的目的,而錯把學習當成了目的

「持續學習工作技能,保持競爭力」是常識,但千萬別以為一直學習就可以提升職涯發展。在這個知識焦慮的時代,社群媒體各種課程雨後春筍地冒出來,讓人覺得好像沒有持續吸收知識、沒有到這麼多課程學習,人生就無法有所成長。除了大學入學考決定你可以到哪個學校、一些需要證照作為入門門檻的職業,通常讓你職涯發展性有所提升的最重要因素還是「人」,從小到大,我們人生所有轉機都是人帶來的,與某個人的相遇、某個際遇將會非連續性的改變你的人生。

那麼學習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與「機會之神」相遇,不論機會或運氣終究都是奠基於你前面的努力。然而很多人會落於一再準備而沒有去行動的窘境,「再準備一下,應該會更好」,然後就這樣準備下去,永遠也準備不完。「因為準備的過程,永遠不用面對失敗。」

機會存在自己的生活圈框框之外

延續剛剛所說的,學習的目的最終是擁有更好的機會或者也能力自行創造出機會。而機會總是在你的意料之外。總在你平常做的事、經常見到的人以外。這些機會的相遇多半會引導我們轉變方向,很可能會稍微偏離原本的連續直線,甚至完全轉向。

以我的自身經驗,人生開始與「職涯」這個主題有掛勾,是從以前非本科系但拼了命的轉投行銷工作,在2017年進了104人力銀行開始,而離開104人力銀行後,因為開始寫職涯與求職相關文章而開始在網路上有一點點知名度,進而因為IG經營認識一起創立「職涯大小室(一職涯媒合平台)」的夥伴與創立過後,認識更多各行各業的人;上班族職涯之餘也陸續有「演講邀約」,而現今轉做自由工作者,一些線上、線下課程單位的邀約都是來自於以前演講的學員。回想起來,我的每階段職涯都奠基於我的每一段經歷及這些經歷中遇到的人。

學習的目的在於輸出

說到學習大家想到的都是輸入,結果腦袋裝得滿滿的,在工作上卻完全沒有變得比較厲害,也沒有替周遭帶來什麼正面效益,這樣的學習目的到底何在呢?

輸出的好處有什麼呢?除了我上述舉的自身經歷,從輸出開始創造了很多的機會,也走到了現在這一步,先輸出自己的意見、構想才會逐漸有自己的東西孕育成形,而不再只是個學習他人知識的搬運工。輸出才有辦法知道現在的這個構想行不行得通,如果行不通也可以盡早換到下一個。

或許有些人對於「輸出」的恐懼來自於認為自身沒準備好或是害怕輸出後成果不如預期。但持續積累而不輸出情況是:世界會不斷改變,原先的構想會越來越過時,於是發現原先的想法又需要修改了,又要花更多時間積累了,就這樣無限循環下去,結果「準備期」就會無止盡的遙遙無期。

最後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本書除了第一章節,打破「職涯規劃」的迷思外,後面還陸續打破了九個迷思,期待之後再寫系列文章與大家分享~


工作系列延伸閱讀

軟性文章

知識型文章

Ina Wang
Ina Wang

目前身分包括:
➊ 企業內訓講師與顧問:行銷規劃與雇主品牌
➋ 大學與政府部門單位業師:行銷與求職領域
➌ 履歷面試諮詢師
➍ 自媒體、團購經營者

過往經歷包括電商、FMCG、人力銀行行銷
專業為品牌行銷與社群行銷
同時為職涯平台─職涯大小室創辦人。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